Logo

行业关注>动态详情

油气断供VS稀土断链:俄乌冲突撕开新的资源霸权真相

2025-3-7 11:10 智慧油客SY767次来源:智慧油客
摘要
披着战争外衣下的资源博弈,往往带来最残酷也最现实的真相。

近日,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在白宫谈判破裂,矿产协议签约未遂,一场全球瞩目的谈判,竟以近乎“闹剧”的方式收场,让人瞠目结舌,截止到发文时间,美乌矿产协议仍未签订。

一面是美国只想要矿产而不肯给出安全保障承诺,一面是俄罗斯要求割让领土同时持续推进军事行动,乌克兰的无奈窘迫显露无遗,看似将要接近尾声的俄乌冲突重新布满悬念。

俄乌冲突持续三年,全球能源供应链剧烈震荡,这场冲突以能源和矿产资源的争夺为切口,暴露了单一能源供应链的巨大风险、发展区域化供应链的必要性以及能源结构多元化转型的迫切需求,揭示了资源霸权从传统能源向战略性矿产转移的深层逻辑。

站在能源行业的桥头看俄乌冲突中从石油到稀土轮番登场,传统能源与未来矿产资源的霸权争夺更迭已经在悄然上演。

一、冲突开端,民主与自由?

乌克兰加入北约成为导火索,北约与美国的“支持”成为助燃剂。

2005年

乌克兰开始加入“北约成员行动计划”谈判;

2008年

北约同意乌克兰加入,但是并未给出具体的加入计划;

2021年

乌克兰对内签署一系列法令,一方面全力推进加入北约的进程,另一方面频繁拉拢欧美、争取援助,与俄罗斯“划线为敌”;

2022年2月24日

在北约与美国的“支持”下,俄乌冲突正式爆发。

北约与美国支持乌克兰为民主、自由而战,俄罗斯为国家安全而战,各相关方看起来都名正言顺。

从这场冲突酝酿到开始,似乎和资源并没有关系,但是在接下来的冲突期间,欧美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,俄罗斯的反制裁,以及近日出现的重要转折,让民主、自由旗帜的背后,露出资源的博弈与争夺真相。

二、冲突期间,能源制裁与反制裁

战争过程中以能源为制裁手段的实例屡见不鲜,比如历史上多次石油危机,不仅能源博弈中的国家受到影响,全球的能源格局也会随之震荡。(对战争与石油危机感兴趣的伙伴,可以阅读智慧油客微信公众号-历史文章《从历次战争中总结教训,你觉得石油危机离你还远吗?》)

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,美国、欧盟纠集英加日韩等国,对俄罗斯发动制裁,冲突爆发两周内,俄罗斯就遭受2778项制裁,遭受制裁总数达到全球第一。

下面仅从能源制裁方面,整理部分关键信息,带大家领略一下战场之外激烈的能源博弈。

各国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(不完全统计)

2022年2月25日

欧盟将禁止向俄罗斯出售、供应、转让或出口炼油领域的特定商品和技术,并将对提供相关服务施加限制。

2022年3月8日

美国宣布禁止进口俄罗斯的石油、液化天然气和煤炭,禁止对俄罗斯进行新的能源投资。

2022年4月5日

欧盟禁止从俄罗斯进口煤炭(每年价值40亿欧元)及其它固体化石燃料。

2022年6月3日

逐步削减俄罗斯石油进口。欧盟在8个月内停止购买俄石油产品。

2022年9月28日

欧盟公布为俄罗斯石油设定限价的法律基础。

2023年12月16日

停止通过德鲁日巴石油管道北段从俄罗斯进口到德国和波兰的原油。

2024年6月24日

欧盟禁止向俄罗斯在建的液化天然气项目,提供货物、技术或服务;禁止俄罗斯液化天然气通过欧盟港口转运;禁止将俄罗斯液化天然气,进口到未连接到欧盟天然气管道网络的特定终端。

2024年11月21日

美国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(俄罗斯最后一家未受制裁的主要金融机构)实施制裁。

2024年12月17日

英国对俄罗斯石油交易网络中的关键公司——2 Rivers公司,实施新的制裁,并针对运载俄罗斯石油的俄罗斯影子船队的公司和20艘船只,推出了新的一揽子制裁措施。据不完全统计,英国总共对 100 多艘运输俄罗斯能源的船只实施了制裁。

俄罗斯反制裁行动与成果

2022年3月23日

针对金融封锁和能源禁运的制裁手段,俄罗斯的应对措施包括实施卢布结算令,要求“不友好国家”使用卢布购买俄罗斯天然气。

2022年12月

针对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,并对石油价格设定上限,俄罗斯的应对措施是拓展新买家。

2022年至今

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的欧洲国家,事实上根本难以摆脱对俄罗斯的石油依赖,表面上不直接进口,而是通过转口贸易间接购买俄罗斯的石油。

日本经济新闻依据欧洲调查公司Kpler的船舶数据深入分析后发现,2024年俄罗斯的原油海上运输量不降反升,较冲突前增长了15%。

据日本能源和金属矿物资源机构企划课长原田大辅估算,2024年俄罗斯原油出口收入达到1210亿美元,相比2021年,也就是冲突爆发前,还实现了3%的增长。

一系列的数据表明欧美等各方对俄罗斯制裁效果欠佳,而俄罗斯通过拓展新的合作伙伴、加速能源出口多元化等举措,成功化解了制裁带来的影响。

而欧美与俄罗斯在能源方面的制裁与反制裁动作再次证明,战争不仅是军事实力的博弈,也是能源的博弈;而能源不仅是经济命脉,更是国家安全的保障。当今世界,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石油、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支撑。

三、冲突转折点,稀土之争

俄乌冲突至今,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,随着各方的态度都有所舒缓,冲突的解决看似迎来了转机,无论是美国还是北约,曾经“支持”乌克兰的初衷似乎渐渐浮出水面,而乌克兰也深知这一点。

2025年2月7日

泽连斯基在采访中展示了曾是机密文件的乌克兰矿产资源分布图,包括稀土。希望以此换取美国的军事援助,美乌政府就签署相关协议开展了大量工作。

2025年2月18日

美国和俄罗斯同意任命团队结束乌克兰冲突,乌克兰不接受没有自己参与的停战谈判。

2025年2月22日

特朗普在美保守派政治行动会议(CPAC)发表演讲时表示,要求从乌克兰获得稀土、石油和“任何我们能得到的东西”,以收回投入乌克兰的资金。

2025年2月24日

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主持召开的稀土行业发展会议上表示,俄罗斯计划恢复对美出口铝制品,出口量为200万吨。同时强调俄罗斯的稀土储量多于乌克兰,愿意与包括美国在内的相关伙伴开展合作。

2025年2月24日

欧盟工业战略专员塞茹尔内对乌克兰媒体表示,欧洲需要的30种关键矿产中,乌克兰可提供21种,但欧洲永远不会要求乌方达成任何不具有互惠性质的矿产协议。

2025年2月24日

泽连斯基表示愿以辞职换取乌克兰加入北约,美国、德国等国家已公开表示反对,乌克兰加入北约几乎成为不可能。

2025年2月28日

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泽连斯基于白宫会晤,双方原计划在会晤后召开联合记者会并签署美乌矿产协议。会晤期间美方拒绝承诺给予乌克兰安全保障,双方在媒体面前爆发激烈争吵,最终未能签署协议。

谈判桌上揭开了俄乌冲突本质上是源于对资源和利益的追逐,北约和美国都对俄罗斯的石油、天然气等资源既有觊觎又有忌惮,同时又对乌克兰的稀土等资源虎视眈眈,冲突的开始和解决都离不开资源。

石油是众所周知的经济命脉,而近日俄乌冲突解决进程中涉及到的稀土资源为何成为大众焦点?事实上,稀土被成为“工业维生素”和“新材料之母”。

四、什么是稀土?欧美为何如此在意?

稀土(Rare earth)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和钪、钇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。镧系的 15 个元素从镧到镥,再加上钪和钇,它们被统称为稀土。它们有着相似的化学性质,因此被归为一族。

这些元素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,手机、电视屏幕发出的光,街道上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的诸多重要配件,维持为我们传输网络数据的光纤的精准和稳定性,都离不开这些元素。同时,许多尖端技术创新产业与国防军工领域也依赖它们,如导弹制导系统、战机雷达和核潜艇推进装置等。

因为稀土的作用如此重要,欧美才倍加重视,同时又因为欧美本身稀土资源的紧缺,乌克兰抛出的矿产地图才更加具有诱惑力。

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开的《矿物概要2024》报告显示:全球各国、地区的稀土储备总量约为1.1亿吨。中国的稀土储量再一次位居全球第一,报告中给出的数据是4400万吨,全球占比在40%左右;俄罗斯的数据是1000万吨,位居全球第四。

而美国目前勘探出来的稀土储量约为180万吨,全球占比不足2%。因此美国对于乌克兰的稀土才更加重视,此前特朗普曾表示希望从乌克兰处获得价值5000亿美元的稀土矿产,虽然矿产协议尚未签订,但可以看到的是美国援乌的目的似乎不是简单的支持“民主、自由”。

欧洲方面始终坚定推进新能源汽车战略和碳中和长远发展目标,鉴于稀土在新能源汽车、环保产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,对乌克兰的稀土资源自然也是汲汲求之。

至此,俄乌冲突的真相似乎越来越清晰,无论背后的还有怎样复杂的原因,资源的博弈和争夺始终贯穿全局。

通过能源的制裁与反制裁,我们看到石油、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在全球政治经济中的重要作用,而各方对稀土资源的争夺则让我们看到未来新能源世界的投影。大到全球格局,小到我们所从事的能源零售领域,积极拥抱世界的变化都是必然选择。

关键词:加油站系统
相关文章